欢迎进入同心县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干事创业聚民心 狠抓经济促发展
2018-10-08 21:23:00    来源:同心党建网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18-10-08 21:23:00

  

——记原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马占文同志

  马占文,男,回族,宁夏同心县人,1973年6月出生,1995年12月入党,1993年12月参加工作。1993年12月至1996年12月在解放军84808部队服役,1997年退伍,2000年3月至2016年6月任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2016年6月任同心县丁塘镇副镇长。2009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区级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2016年6月被吴忠市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自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凭借年轻人的冲劲和干劲,带领村“两委”班子艰苦奋斗,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强村富民进程,带领百姓从贫穷落后走上小康之路,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886元提高到了2016年9820元。当选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吴忠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同心县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十七届人大委员。先后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道德模范”,吴忠市“优抚创业之星”“吴忠好青年”“最美吴忠人”,同心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同心县首届五四青年奖”等荣誉称号。

  产业致富,民为先。今天的新华村是全区有名的美丽乡村,但新华村以前并不叫新华村,是远近有名的“老鼠沟”,顾名思义,老鼠沟是不毛之地、荒凉、贫瘠的代名词。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党员,一名家乡子弟,面对老鼠沟经济发展落后、农民贫困的境况,马占文凭着他“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战天斗地精神,“敢叫新华换新颜!”何等气魄,何等豪迈!从上任的那一天起,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百姓利益无小事”。2000年当选村支部书记后,面对新华村土地脊薄,沙化严重,种粮入不敷出的困局,马占文日夜难眠,经过考察学习,对比分析,谋划出新华村的“致富四部曲”。大力发展林果业。针对新华村原有丰果期苹果树1030亩,且果形美、口感好,倍受县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耕地属沙土,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耗水多、产量低,无法形成大规模经济果林的实际,他带领全村200余名群众代表远赴甘肃静宁观摩学习苹果种植经验,多方联系客商,外销苹果,亩均增收500余元,且成立了水果合作社,注册了水果商标,坚定了老百姓调整产业结构、整村推进种植优质苹果树、大力发展经果林的信心。近几年,全村经果林面积达4320亩,其中2014年新增3290亩。苹果已发展为新华村村民口中的致富“金果”。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劳务产业是一个短、平、快产业,一户当年稳定输出一个劳动力,当年可脱贫。看到新华村贫穷而劳动力富裕的现状,他打起了发展劳务产业的“算盘”,亲自到银川、灵武、中宁乃至到内蒙、乌海、新疆、北京,以村组织名义担保,发挥中介桥梁作用,往出推荐劳动力,并要求他们要诚信务工,学好枝术,学好本领,尽快增收。同时,还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讨要工资,充分利用冬闲时节,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务工技能。近几年,新华村共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15 人次,315人获得各类证书。实践再次证明,这些拿上技能证书的劳动力,不但工作好找了,更重要的是工资收入高了,思想解放了,思路活了,致富的愿望也更强了。2011年以来,他抢抓国家及自治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机遇,针对新华村女劳动力富裕的实际,他千方百计引进羊绒分梳企业4家,解决了本村妇女和青年就近就地就业难题,稳定就业人员达到70人,年创收约90万元。据统计,就劳务收入一项,新华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780元。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号角刚刚吹响,他就行动起来了,要向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方向迈进。2011年,他到东北等地考察肉牛养殖,看到外面庞大的养殖规模,成熟的养殖经验,内心受到了巨大震撼,认识到无论养殖规模,还是养殖理念,新华村与东北地区的差距都很大。他们的一头牛全身都是宝,从走进屠宰场到出来用不了几分钟,该包装的全部进行了包装,该运送的全部运送了出去,产业链条非常完善。考察回来后,他心里更加有底了,铁了心要发展肉牛养殖。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他感觉全身都是劲。他与村班子成员一道,起早贪黑,忙碌在新华富民养殖园区选址、肉牛引进、材料筹备等前期准备工作上。为了园区早日建成,他天天在建设现场,风天一身土,雪天一身泥。经过近7个月的苦战,一个“五统一分”(统一场地规划,统一建设图纸,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放线,分户经营),占地135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标准化养殖园区建成了,当年入园养殖户就达到95户,新增肉牛存栏2800头。全力改善村容村貌。为了改善村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分头跑包扶单位、跑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在县农牧、林业、建设、交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新华村新修村级柏油路6公里,水泥硬化村道1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90盏,建沼气池250座,氨化池513个,安装太阳能灶113台,修U型渠道76公里,打沉沙池水窖75眼,改造危窑危房215户,建成轻钢抗震房40套,发放妇女创业贷款累计约5500万元。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使新华村变整洁了,变美了,也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秉公办事,铸党性。在农村,特困救助、危房危窑改造、土地补贴资金等是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马占文担任支部书记后,坚持以身作则,要求新华村村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政自律有关规定,坚持按规矩办事,坚决不搞以权谋私,不贪不占,不侵犯群众利益,村务收支和民主理财情况每月定期向群众公布。并对自己和其他村干部约法三章,不许接受群众的请吃,不该拿的一分也不能拿,坚持公平、公开、公正,谁困难、谁就该吃低保,谁就该救助,不搞“暗捏”那一套。在低保户评选前,有一村民大清早拎着礼品来到马占文家中,想沾点光。马占文语重心长道:“我是党支部书记,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是应尽的责任,但是必须按规定办事。我给你办了,还有比你贫困的人没享受上低保,我心里难受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要站到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经过他的耐心说服教育,村民心悦诚服地离开了。公生明,廉生威,他的行动深受村民赞扬。十多年来,他带头真情奉献,尽心尽职工作,新华村从村容村貌、农民收入、集体经济发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当初的选择。

  和谐工程,聚民心。他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为全村百姓办事花钱值,只有满足了群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才能实现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目标。”在实施“美丽村庄”工程过程中,马占文认识到这是一个提升村庄档次的绝好机会,立足长远,搞好规划,组织村民沿村庄主干道种植松树10000株,漳河柳等22000株,打通拓宽巷道45条,拆除违建杂房894平米,投放垃圾箱45个,建成村民活动广场2500平方米,建幸福院、老饭桌150平方米,建新华幼儿园一座,通过努力,新华村变整洁了,变美了。

  上任初,原有党员活动室破破烂烂,他多方争取,2008年建成新的标准党员活动室,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对院内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安装IPTV宽带网络,建设卫生室、广播室、阅览室和计生室,配套桌椅。有了国旗,有了广播,党员活动室似乎也有了灵气,党员高兴了,群众乐意进来了,党员活动室真正发挥了作用,新华村的好多发展“金点子”就从那里诞生了。不仅如此,党员活动室也成了群众的精神乐园。村委经常在这里开展各项娱乐活动,这里成了村民求知、求富、求乐的场所,较深层次上解决了村民科技文化、信息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防止了不良风气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村上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村监会、民兵排等,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一起富了才是真的富”。为了在致富路上不让一户村民掉队,他提出要对全村最贫困的农户实行村“两委”成员、党员、致富大户“三帮一”的帮扶责任制,并签订帮扶责任状,在资金、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配套帮扶措施,要求贫困帽子不摘,所结对子不散。

  新华村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树成荫,村容村貌换新颜,贫穷落后的“老鼠沟”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富裕美丽的新华村正昂首阔步开足马力驶入历史的快车道。

【编辑】:
【来源】:同心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