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同心县委组织部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称职村书记 基层好干部
2018-10-08 21:27:00    来源:同心党建网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18-10-08 21:27:00

  ——记原同心县河西镇李沿子村第一书记李海军同志

  李海军,男,回族,宁夏同心县人,1969年11月出生,1995年12月入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同心县豫海镇人大主席。历任预旺镇副镇长、预旺镇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丁塘镇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河西镇主任科员、党委委员、李沿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2年被评为“吴忠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同心县首届“最美同心人”,2016年7月被自治区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李海军同志从心底热爱村支书这份工作,自2011年4月担任同心县河西镇李沿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心系贫困移民,带领党员和“两委”班子成员为百姓排忧解困,为李沿子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心县河西镇李沿子村是同心县“十一五”生态移民村。全村共有1048户、4365人,其中生态移民505户、2060人,村大人口多,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困难多,社会问题交织复杂,移民群众思想波动大。为了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奋斗目标,2011年4月,时任丁塘镇党委副书记职务的李海军主动请缨担任河西镇李沿子生态移民村第一书记。当家里人知道此事后,都劝他“村里的工作难干,特别是移民村的工作更难干,而且容易得罪人”。甚至骂他放着清闲不懂享受。李海军义无反顾,自己决定的事自己扛,他执意要到移民村干点事。

  建章立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村部,一座堡垒。”初到李沿子村,李海军惊呆了,偌大的村部没有人烟,屋顶漏水,门窗破烂,成了流浪动物的家。没有一个像样的村部,哪来全体村民的人心齐?哪来一个村的向上发展?李海军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马不停蹄,多方筹措,修缮村部,建设阵地堡垒。经过李海军的奔波努力,得到了组织、扶贫等部门的支持,2012年崭新的村部建好了,并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政策超市、民建书屋、网格化管理室等方便移民群众了解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的窗口。阵地有了,李海军开始了他的发展谋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想要聚齐李沿子村老百姓的心,一心一意搞生产发展,首当其冲是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面对一盘散沙的支部班子,他“霸王硬上弓”,奏响四重奏。一重奏---配置完善了党员活动室,通过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坚持上“党课”制度,要求每月组织全村党员集中学习1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不搞形式,只求实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员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二重奏——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重大事项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三重奏——开展了“评星争优”“民主议政日”,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等活动提高无职党员“上岗”能力和全体村民的参与能力。通过划定党员责任区、党员议事制度等渠道,增强无职党员的责任意识。在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突出抓好中青年党员实用技术的培训,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让他们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受益者和传播者,充分发挥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无职党员成为“发展经济的领航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科学技术的辅导员、勤劳致富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进一步带动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促进整村的稳定与发展。四重奏——重视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仅2012年一年,村支部就发展新党员4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

  通过李海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各类考评考核办法,利用定期不定时检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支部班子带头作用的发挥得以保证。

  精准帮扶,提升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提袄提领子”,要想改变移民村的落后面貌,就要从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李海军上任后,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摸清村情民意,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依靠项目支持、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思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法宝。当时村里的道路基本上都是泥土路,村民出行极其不方便,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为改善公路建设落后的局面,打通经济发展动脉,李海军和村“两委”班子一起积极发动群众筹资筹劳,投身乡村道路建设之中。征田征地,一干就是一整天,顾不上喝一口水,忙到深夜是时常有的事。经过一年奋战,全村23公里主干道得到了硬化,辅道铺上了砂石路,李沿子村村民们彻底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早日摆脱贫困,他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第三产业。村民丁永成有一套养羊的好手艺,可是苦于无资金支持,丁永成找到了李海军,李海军二话不说拿出了自己的工作做抵押,给丁永成贷到养殖款5万元,靠这5万元起家,丁永成现在成了方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专业养殖户。

  李海军倾心民生实事,5年来,他把精力和情感全部倾注在李沿子村的发展上,引导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养殖业,调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成为移民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在他的带头努力下,先后改造了村里旧有渠道36公里,新建养殖圈棚505座,争取落实了养殖业补贴和“双到”资金295万元,给移民群众兑现了580眼“母亲水窖”款32万元、为移民户安装大门505套、砌建围墙7000米、自来水入户1020户;发动移民群众平整农田500余亩,种植枸杞480亩,在移民房前屋后、庭院内,种植枣树3000株,漳河柳1500株,同石公路两侧植树木2万余株,使昔日荒凉的乡村变得绿意葱茏。同时,他积极与县就业局对接协调,为移民户争取创业贷款80万元,为他们发展舍饲圈养业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精准帮扶,李沿子村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得到了改善。

  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小康社会进程。为了实现移民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奋斗目标,使移民群众能够安下心,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李海军立志要把李沿子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抓环境管理。自2012年以来,李海军把整治村庄环境卫生作为凝聚人心促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年均动用劳动力3000多人次,动用车辆50多台次,出动装载机1台,对同石公路李沿子境内6公里道路两旁和移民村庄内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清运垃圾140余吨,拆除违章建房6000平方米,清理占道土堆、沙堆1500方,平整林带23公里,使村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变。连续三年被河西镇确定为全镇村庄环境整治和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精品点。

  抓教育。李海军重视教育,坚持把兴办教育放在第一位,促进移民村精神文明建设。并积极争取到陈沙立华侨小学捐助资金50万元,在李沿子教学点新建教室3栋,使该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争取到县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的支持,在该村安装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天线750个,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抓社会管理。社会安定,经济才能长足发展。在移民村,他深知稳定的重要性,成立了村治安联防队,分组分块昼夜巡逻,做到时时有人看,处处有人管,移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了,发展经济的后劲更足了;通过组建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深入左邻右舍排查、化解土地纠纷、淌水纠纷、婚姻纠纷、邻里纠纷,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6起,确保了该村无信访、上访案件的发生,维护了左邻右舍的团结。

  抓弱势群体,协助县卫生局,新建了村卫生室,有效解决了移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并积极组织村社干部对困难群众进行关爱,免费体检残疾人63名。基本做到了工作无死角、百姓无怨言。

  抓民生。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几年来,李海军始终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自己的第一要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所任职的李沿子村被河西镇党委、政府连续三年评为“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集体”, 2013年3月李沿子村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生态移民工作先进集体”,同年7月李沿子村支部再次被县委评为“服务型党组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海军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为民情怀,认真的敬业精神、优异的工作成绩,被李沿子村移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在嘴里。今天人们评价的是李沿子移民村的嬗变,赞誉的是李海军的为民情怀。

【编辑】:
【来源】:同心党建网